「怕吃到核食」聲浪大!分析:與民溝通不足 福食政策公關要再加油
《欲使用本網站內任何資訊,請務必附註來源出處,勿擅自複製或轉貼網站任何資訊,違者將依法追究》
網站: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forum/20220214/6HQLRXBZ4FBQDMJE5L4PWOWH2Y/
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日本福島核食問題,持續在民間社會發酵和引起廣泛討論,然而這次行政院宣布有條件開放日本福島核食的政策,卻早在官方發出正式記者會通知前,就有自家民進黨立委及國民黨立委提前預告政府將宣布開放進口,還因此造成正在審議我國111年總預算案的立法院出現議事延宕,種種的情形都顯示了這項政策未周延討論與安排。
【詳細說明執行措施及規劃脈絡,供人民檢視判斷】
所謂的政策公關,指的是對於一項政策從企劃到行銷,再從公共關係的處理到媒體運用的過程,也就是在政策推出前與推出後都需要做出一系列與社會互動的措施,目的在於減少政策對社會的衝擊與影響,並且完善政策的推廣與執行;然而從這次的狀況看來,政府顯然在政策推出前的公關並未妥善執行,造成在政策發布之後引起社會軒然大波,陸續出現民眾擔心輻射殘留量問題、家長擔心孩童吃到核食或部分縣市有不同調的狀況,前述這些問題在政策公關階段應當有所排除或減少。任何政策都會存在支持與反對的聲音,所以不可能做得盡善盡美,但是政策公關仍然非常重要,也必須要做,特別是在政策推行前的溝通,當前行政院缺乏的是更親近民眾及更真實原貌的宣傳,除了以當前社群媒體圖片式與口號式的方式外,應當更著重在兩個部分:第一是攸關民眾百姓的措施必須詳細交代清楚,別再只用口號而造成民眾一知半解;第二是要完整說明政策規劃的來龍去脈,讓外界可以檢視全貌並自我判斷。
【籲政院一改硬派作風,深耕政策溝通以貼近民眾】
行政院必須改變當前陳年復古的形象,多深耕及落實執行政策溝通,並且應避免出現較為強悍或個人立場的發言,加強對人及對事的圓融,這樣才能更加貼近人民,並且塑造良好形象的關鍵。